close

1028.jpg 



六年的餐飲創業,好像用光了崴爺所有的能量,就如之前提過,因為「員工」的問題,崴爺把店都讓了出去,回到了職場;因為有過創業的經驗,所以我的心態和眼界和一般的上班族不太一樣。

回到職場,崴爺很幸運地就進入了「蘋果日報」企劃部,當時,香港壹傳媒剛進到台灣市場,才短短幾年,「蘋果日報」就把台灣紙媒打得七葷八素,成為閱報率的冠軍,所有客戶下廣告的首選,就是「蘋果日報」。

崴爺的工作,就是跟著業務單位同仁,去拜訪大大小小的客戶、廣告代理商,聽每個客戶的行銷策略、廣告計劃,再針對客戶「量身企劃」蘋果日報的廣告專案。

在「蘋果日報」工作五年,崴爺跑過數百家台灣大、小企業、執行過上千份的企劃案、廣編稿。

報社的其他同事,可能還停留在「儘快交差」、「能閃就閃」的職員心態,但我創業過,很了解客戶的每一分廣告費,都是「辛苦錢」,尤其是蘋果的「廣告費」特別昂貴,一個半版動輒數十萬,他們把行銷預算壓在「蘋果日報」,每篇廣告都關係到一家公司的業績、和一票員工們的生計,所以我都特別用心,就是希望客戶能夠賺錢。

那時候,公司的業務和廣告客戶特別喜歡「指定」我合作,因為我總是能幫他們的客戶提出有效的企劃案、有效率地執行,但也因為這樣,得罪了同單位的其他同事,被他們說我「汲汲營營」、「破壞規則」。

崴爺根本不在乎,因為我有更重要的「任務」。

在和客戶開會時,常常會遇到白手起家的企業家,對他們的創業過程,我會特別感興趣的想要了解,這些成功的長輩,也都不吝嗇地和我這個後輩分享;如果遇到優秀的廣告公司主管,我會很想知道,他們如何幫一個品牌包裝行銷,聽聽他們的創意和邏輯;蘋果的那幾年,我接觸到的客戶從精品、汽車、美妝品、食品、日用品、百貨公司,甚至當鋪客,各種類別都有,也讓我有機會了解台灣不同產業的生態。

因為,崴爺知道我不會只是「員工」,我將來會和這些創業家一樣,擁有自己的事業。

「蘋果日報」四年的訓練,讓崴爺累積了很多新的能量;廣結善緣,讓我認識了對我創業有幫助的「貴人」,也累積了許多信賴我的廠商和人脈。2010年,有個客戶和我說:「我把公司年度的預算簽給你,你出去開公司吧!」

於是,36歲,崴爺自立門戶,開了現在的廣告公司。

培養「優質人脈」、多接觸「成功者」、廣泛的「吸收學習」,現在的創業能量,都是這五年在「蘋果日報」累積而來,所以,別輕忽了職場上會接觸到的人,也許他們將來都會是你的貴人。
arrow
arrow

    weiy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